<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視點 » 正文

        “三駕馬車”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發布日期:2014-12-18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ahprint  瀏覽次數:1540
        核心提示: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已成為社會各界分析和理解宏觀經濟的基本工具,既然是“馬車”,很多人很自然地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其實,“三駕馬車”只是以支出法核算的GDP三大組成部分,主要反映了經濟發展的結果,而非經濟發展的原因,更非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已成為社會各界分析和理解宏觀經濟的基本工具,既然是“馬車”,很多人很自然地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其實,“三駕馬車”只是以支出法核算的GDP三大組成部分,主要反映了經濟發展的結果,而非經濟發展的原因,更非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先來看看“三駕馬車”是什么。
         
          首先,“三駕馬車”是GDP的三大組成部分。GDP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GDP核算有生產法或部門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生產法核算公式:GDP=總產出-中間投入。收入法核算公式: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或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支出法核算公式:GDP=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或GDP=最終消費支出(含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含政府投資)+貨物與服務凈出口,即等于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之和。
         
          其次,“三駕馬車”只是影響GDP的需求邊因素。準確地說,消費、投資和出口應是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經濟發展確實離不開需求,價格就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決定的。沒有需求,商品供給就會過剩;同時需求減少,價格就會下降,商品供給就會減少。但同時也要認識到,需求離不開商品供給,特別是離不開供給邊因素(指所有支撐商品供給的制度、生產要素和結構變化因素)。因為需求依賴于需求者的購買力,購買力依賴于就業、收入和保障水平等,就業、收入和保障水平的提高依賴于商品供給者(企業、農民和個體戶等)的供給能力或市場競爭力。供給能力的提高可以創造出巨大的新需求,如各種新型手機等新興商品的需求。“供給創造需求”的“薩伊定律”在各種新產品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驗證。
         
          再次,“三駕馬車”只是影響GDP的短期因素。“三駕馬車”在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凱恩斯理論主要分析短期宏觀經濟波動。凱恩斯也說了,“在長期,我們都死了”(In the long run,we will all die),故他不太關心長期問題。事實上,拉動“三駕馬車”的凱恩斯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投資政策等)也都是從短期考慮的,即主要解決短期的就業創造、GDP增長等。
         
          再來看看“三駕馬車”不是什么。
         
          第一,“三駕馬車”不是經濟發展的根源動力。“三駕馬車”主要是結果,而非原因:消費是生產的結果,生產帶來個人收入,個人收入形成消費;需求意義上的投資也是生產的結果,生產帶來企業收入,企業收入變成投資;出口也是企業生產的產品外銷形成的。有了好的就業、收入和保障后,消費無需多慮;有了較高的利潤、產權保障、投資機會后,企業投資自會進行;只要產品有競爭力,出口就不難。經濟發展的根源動力一定來自于企業等經濟主體的積極行為及影響行為的制度和技術等因素。只有將制度理順和技術進步后,各經濟主體自會積極行為,競爭力自會提升,收入、利潤等自會相應增加,“三駕馬車”即自動前行。也就是說,不是“三駕馬車”,而是好的制度、人的積極行為和技術進步等,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源動力。
         
          第二,“三駕馬車”不是經濟發展的中長期動力。“三駕馬車”雖可以通過宏觀政策刺激帶來短期的經濟增長,但只要宏觀經濟政策一緊縮,經濟增長就不可持續。而且,由于“三駕馬車”容易產生副作用和后遺癥,在短期增長后需要消化這些副作用和后遺癥,也制約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可持續的中長期動力只能來自于效率的提高,而效率的提高只能靠制度變革、要素升級(如技術進步)和結構優化(如產業轉型升級)等。
        第三,“三駕馬車”不是經濟發展的獨立動力。“三駕馬車”要發揮作用,必須依賴于宏觀經濟政策。如消費的擴大依賴于消費稅收、消費信貸、家電下鄉等政策,投資的增加依賴于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和投資政策,出口的提升依賴于出口退稅等政策。事實上,各國在經濟危機或經濟下行時期,都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等,來拉動經濟增長。若沒有宏觀經濟政策的刺激,“三駕馬車”就動不起來。
         
          由于依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等供給邊力量來拉動經濟增長短期難以見效,且主要要靠發揮市場的作用,而“三駕馬車”則可立竿見影,且政府大有可為,故政府常常將本來是非常時期的刺激政策當作常規政策來用,而且會形成很大的依賴,以致欲罷不能。而過分依賴“三駕馬車”來拉動經濟增長會帶來如下很多副作用和后遺癥。
         
          一則強化了GDP導向。“三駕馬車”本來就是GDP的三大組成部分,拉動“三駕馬車”的政策無疑都是沖著增加GDP去的。而社會需求是多元的,且GDP不能反映資源環境代價、社會公平和幸福指數等,因而過分依賴“三駕馬車”會使政府和社會掉入“GDP增長至上”的陷阱。
         
          二則固化了政府主導經濟體制。經濟發展的主體應是企業和創業者,政府主要為其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環境。但由于“三駕馬車”發揮作用對政府政策有很大的依賴,若過分依賴“三駕馬車”來拉動經濟增長,則必然固化政府主導經濟的體制,不利于轉變政府職能,不利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三則增加了資源環境壓力。過分依賴“三駕馬車”來拉動經濟增長,必然會刺激消費,增加投資,擴大出口,必然會主要依靠大規模消耗資源能源,而非主要依靠提高生產率,來實現經濟增長。這會帶來巨大的資源短缺、環境破壞壓力。
         
          四則容易形成經濟泡沫。過分依賴“三駕馬車”來拉動經濟增長,就會采取超發貨幣、放松信貸、影子銀行、發行債券、增加投資等手段來推進經濟增長,就會對房地產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造城運動”、開發區建設等情有獨鐘,最后形成經濟泡沫。
         
          總之,我們不能否認,“三駕馬車”是經濟發展需求邊的短期動力,是經濟危機和經濟過度下行時期的重要政策選擇,但一定要認清它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中長期動力,過度依賴它會有很多副作用和后遺癥。正確的選擇應是:讓其在經濟危機和經濟過度下行的特殊時期發揮應有的應急作用和撫平經濟波動的作用,只要當經濟進入正常軌道,就要及時擺脫對它的依賴,轉向主要依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三大發動機”,主要依靠企業和市場的作用,來實現持續、健康的經濟發展。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