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畫出的明年中國經濟發展藍圖,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是最重要的內容,并且被賦予更多“年度特點”。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經評論人譚浩俊文章表示,“三大戰略”的立足點是解決區域協同發展問題。也就是說,不管是“一帶一路”的跨國界,還是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的跨省界,其最終目的都是要致力于區域的協同發展,從而使經濟社會發展更協調、更平衡,最終達到更和諧。不過,深入分析,“三大戰略”所承擔的任務以及需要發揮的功能,也存在很大差異,需要結合各自不同特點,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功能作用,從而對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形成強大的推動力。
文章分析,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一帶一路”明年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分別從陸路與水路予以貫徹。很顯然,將世界機遇變成中國的機遇,將中國的機遇變成世界機遇的“一帶一路”所承擔的功能,不僅僅是解決如何實現跨國界的區域協同發展問題,更需要解決中國如何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站上對外開放新高度、新平臺的問題。因為,過去中國的對外開放工作,立足點主要放在“引進來”,引入的力度很大,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很大。但是,當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以后,如果繼續走單面“引進來”之路,瓶頸也就會越來越明顯,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走出去”就成為必須邁出的重要步伐。而這一步怎么走、怎么邁,卻是一個大難題。從金融危機爆發到現在,中國“走出去”的力度很大,速度也很快,但是效果卻并未達到預期。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都有一種“撿垃圾”的感覺,有一種為“走出去”而走出去的感受,無法看到“走出去”的希望與效果。
“一帶一路”在推動跨國界區域協同發展的同時,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對中國資本“走出去”,顯然是最大的平臺。想一想,“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約占全球總人口的63%,但是,又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只有約21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的約29%。毫無疑問是今后發展的重點,也是最需要資本投入、企業涌入的地帶。如果能夠將這一戰略實施好,對中國企業和資本“走出去”將產生極大的推動力。“一帶一路”作為走出去的國家戰略的代表,自貿區作為對外開放的代表的意義愈發重要。兩者相輔相成,市場也由此預期,“一帶一路”有望以自貿區形式推動,經由國內自貿園區和國際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加速而逐步落地。那么,中國不僅能夠扮演“一帶一路”區域協同發展的主要角色,而且能讓中國的對外開放工作邁上新臺階、跨上新平臺、站上新高度。
也正因為如此,為發揮“一帶一路”功能作用,就須跳出一般性區域協同發展的框框,而將“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一項新戰略,與區域協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對長江經濟帶來說,除了發揮區域協同發展的功能作用之外,還須承擔兩方面的功能。一是通過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推動改革的深化;二是借助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解決地區保護的問題。按規劃,上海、武漢、重慶三大航運中心將作為串聯長江經濟帶上三大城市群的重要支點,同時結合鐵路、公路及航空、管道等多種方式形成串聯。而據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估計,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未來有可能形成中國繼沿海三大城市群之后新的第四、第五大城市群,進而對中國整體經濟發揮更強的支撐作用。
由于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從總體上要領先于其他地區,特別是“長江三角洲”一帶,更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是,不能不看到,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后,這些地區也顯著暴露出經濟體制難以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發展環境不佳、發展理念落后等問題。譬如行政效率不高、行政審批覆雜、稅負負擔過重、腐敗嚴重等。要改變這樣的格局,就須加大改革力度,出臺更多有利于市朝的改革舉措,以更好地處理好政府與市嘗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更好地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如果達不到這樣的目的,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就不算完滿,長江經濟帶也不可能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從打破地方保護的角度來分析,長江經濟帶所以存在著上窮下富、前堵后塞的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形成有機的統一,而是塊塊分割,缺乏協同發展的觀念。所以,今后長江經濟帶必須變成一個帶,而不是若干個塊。這條帶上的每個地區,都應當能快速、可持續發展,都能享受這個地區的共同的發展成果,而不是各自為政,各為自己留一小塊自留地。從這個角度來看,長江經濟帶還肩負著攻克改變地區封鎖、地方保護頑癥的重任,并為其他地方提供重要借鑒。
比較起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三大戰略”中相對單純但示范導向作用更大的戰略。因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不僅要解決三個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還要解決這個地區人口分布不合理、環境污染嚴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也就是說,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能為中國的區域協同發展提供一個可學習借鑒的范本。也正因為如此,在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規劃時,就不能過度地看重經濟發展水平高低,而要強調經濟、文化、思維、觀念、環境保護、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協同發展,從而讓京津冀能在協同中不斷提升水平、提升檔次。對此,北京理當發揮輻射功能,將已經具有的資源盡可能地輻射和分散到其他兩個地區,尤其是河北,盡全力使縮小其他兩個地區與北京的發展差距。
在如何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上,京津冀三地的產業分工和定位必須十分明確,且要形成互補,能產生互動效應?,F在看來,中央企業、中央研究機構總部外遷,應當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非常重要的方面。
文章指出,“三大戰略”絕不是簡單的解決區域協同發展問題,在實現區域協同發展的同時,還有許多更加重要的問題要通過“三大戰略”的實施去解決。因此, “三大戰略”必將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第二春的最強大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