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企業各有進步
媒體:近年,我國民族制造企業圍繞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智能高效推出了眾多設備器材產品,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陸長安:在本屆信息交流大會上,各類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智能制造類技術和產品有很多,這將帶來印刷企業營銷模式的創新。例如,香港永經堂集團技術總監任德堅介紹的灰平衡印刷色彩控制系統,打破傳統印刷色彩管理模式,對于印刷廠來說,可以節省紙張、油墨,是提高質量與效率的前沿技術;旺昌機械工業(昆山)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顯影系統,能夠達到低于正負0.5網點誤差、免更換藥水連續沖版超過1萬張的效果,不僅提高了制版精度級別,也能節能降耗;深圳市驕冠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把RFID(射頻識別)技術運用到印刷包裝上,將大數據和工業發展結合起來,把智能制造引入印刷業。
這些技術都不是簡單的小改革,而是走在前端的技術,都在國內細分市場處于領先位置,有些在國外市場也很有影響。中國制造通過這些企業已經走出國門,他們的技術創新能夠代表民族品牌實力。
媒體:觀察此次媒體周上裝備制造企業發布的各類產品,您認為目前國內外裝備制造之間有怎樣的差異?
陸長安:在高檔膠印機制造上,國內外差距還很大。國外廠商把膠印機從速度、功能上進行提高,例如有的設備可以量化節能環保效果——計算減少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量。民族品牌也有亮點。例如,大族冠華收購日本筱原,上海電氣收購美國高斯,都通過并購讓自己的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技術創新是亮點
媒體:您如何看待經濟形勢變化對于印刷業的影響?
陸長安:進入經濟新常態后,我國經濟不再追求高速增長,而是穩中求進。印刷業是依托于實體經濟發展的,印刷業的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形勢密切相關。今后我國印刷產業結構調整會進入常態,生產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主要集中到規模以上企業。所以,將來大企業日子會好過,因為中小企業倒閉后,活源會更加集中。
媒體:結合當前行業發展現狀,您認為哪些方面需要印刷企業注意?
陸長安:今年前10個月膠印機進口6.83億美元,同比下降16.26%,這是值得關注的。因為這種進口趨緩伴隨著國產膠印機采購數量的下滑。雖然印刷市場總量在增長,但膠印機采購數量的下滑意味著存在產能過剩現象。這造成了大印刷企業效率提升,中小企業日子難過,兩極分化非常嚴重,行業洗牌將來會是常態。
歐洲傳統產業受到沖擊,國外廠商把產品轉到中國市場來賣,其中包括倒閉企業甩賣的二手機,這造成了進口的下降、國產機市場銷售趨緊。嚴峻形勢沒有過去,產業轉型升級還在進行中。
媒體: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印刷業有何亮點?
陸長安:大中型企業在綠色印刷、轉型升級方面有成功案例,這是亮點。另外,裝備制造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也有亮點。告別“鉛與火”,走過“光與電”,現在我們進入“數與網”的時代,國內外裝備企業的技術創新都圍繞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進行。這些新技術熱點將會引領下一步行業的轉型升級,對商業模式有開拓引領作用。
很多新技術是由設備器材制造商向印刷企業導入的。印刷企業應該在轉型升級時抓住新時期技術進步的熱點,積極關注并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技術改造。雖然目前一些企業面臨困境,但要看到我國印刷業總體趨勢依然在增長,未來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