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11日,第三屆中國(廣東)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廣印展)國際媒體周、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印刷信息交流大會相繼在廣東東莞舉行。海德堡、曼羅蘭、小森等10家國際知名印機制造商代表在國際媒體周上介紹了本屆廣印展參展方案,他們的新技術新產品引領著世界印刷業前進的步伐;北人集團、天津長榮印刷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天津東洋油墨有限公司等12家國內設備器材企業在信息交流大會上發布新技術和新產品,他們均是國內裝備制造業的代表力量。這些海內外制造商的一舉一動牽動著來年印業的走向,本期《印刷周刊》特對此予以多視角報道,以饗讀者。
作為與宏觀經濟關聯密切的傳統行業,印刷企業十分關注全國經濟發展大勢。在第三屆中國(廣東)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廣印展)國際媒體周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蔡惟慈、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巡視員黃玲、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數碼與網絡印刷分會秘書長張建民3位演講嘉賓,從機械工業形勢、地方政府推進舉措、印刷企業發展展望等角度出發,在分享行業數據的同時,也提出對于行業發展的建議。
產業集中度提高 潛力市場有待挖掘
從成績中查找問題,從穩定發展中發現微觀變化,張建民在演講中提出了很多值得印刷業關注的現象。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印刷業的規模已經居世界各國前列。但我國印刷業基本上是以服務內需為主的加工服務業,對外加工產值只占總產值的8%。
隨著宏觀經濟發展速度趨緩,印刷業增速也在逐漸放緩。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中,中國印刷業的產業集中度在迅速提高。主營業務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的印刷企業數量只占全國印刷企業總數的2.4%,但其印刷產值占全國印刷業工業總產值的50.7%。張建民分析,從地理角度看,規模以上印刷企業集中于沿海地帶,其他廣大地區占的比例非常小,說明我國印刷行業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膠印和凹印仍然是主要加工手段,但微觀變化在于,數字印刷已經成為工業化印刷生產中短版印刷的有益補充,可變數據快速增長帶來混合印刷產值增長。
展望印刷市場,我國印刷業將隨著政府宏觀經濟調控方向發生變化。包裝印刷在我國印刷業中處于支柱行業,目前商業印刷所占份額偏小,是最具潛力領域之一。
由高增長轉入提質增效
廣東省印刷業整體規模位居全國各省份前列,保持印刷大省、強省的地位。黃玲介紹了廣東印刷業的基本情況,預計今年全省印刷工業總產值達1900億元,比去年增長5.2%。
“從今年廣東省印刷業發展形勢看,對外出口業務有所回穩,國內業務增長速度放緩,但總體仍保持著平穩發展態勢。”黃玲表示,預計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廣東印刷業將由原來的高速增長轉入提質增效的穩步增長階段。
“研發基礎薄弱、技術創新后勁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廣東省印刷業產業升級發展的瓶頸。”黃玲表示,針對這一情況,廣東省政府今年10月出臺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等指導性意見。面對加快印刷業由加工服務型向創意服務型、科技創新型行業轉變的任務,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也將支持企業推動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機械工業中速發展 信息化智能化受追捧
蔡惟慈介紹了機械工業發展態勢——機械工業今年前10個月的運行態勢與國民經濟態勢相似,可以用“穩中有進”來概括。機械工業發展快于全國工業平均速度,是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取得進展的重要表現。對此,蔡惟慈分析,因為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的裝備工業,發展應該先行一步;機械工業加快發展,有利于提高全國工業運行的質量和效益。
蔡惟慈認為,今年機械工業在轉型升級方面進步顯著。行業結構和發展模式有積極變化,比如機械工業從以純產品加工制造的模式向加強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模式轉變。同時,機械工業產品結構升級有新進展,在高端設計方面的發展比較快速。
受相對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大環境影響,目前機械工業的增長速度正緩慢下行。綜合分析各種影響因素后,蔡惟慈認為,今后一段時間內增速還將緩慢回落,但底部已臨近,下行不會失控。機械工業總體將在中速增長的新平臺區運行。包括印刷設備在內的機械工業的當務之急是推進技術進步、產品升級和自身素質提高,從而推進全行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