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近兩年調整后,白酒產業鏈的上下游都經歷著陣痛。作為全國最大的原酒生產基地,邛崍傳統的散酒外銷模式也被指陷入低谷。而在產業鏈下游,白酒行業的持續低迷,對于部分缺乏自主創新及高精尖端產品的酒包企業而言,也無異于一場寒冬。
行業現狀:
酒瓶企業訂單現分化
由于上游白酒企業存量太多導致的消化周期延長,邛崍十多家酒瓶生產或噴涂公司中有一部分受到較為嚴峻的影響。一些來自小酒廠的訂單減少情況比較厲害,往年能夠達到四批的,今年可能就只有一批。
在邛崍的泰格工廠中,各種配色繽紛,做工精致的仿制陶酒瓶琳瑯滿目。
由于生產工藝佳,可以有效彌補山東等白酒酒瓶中高端市場的空缺,邛崍酒包業整體呈現出一種比較成熟的狀態。卓偉回憶道,在白酒行業黃金時期,所有的酒瓶生產企業都成了香餑餑,每一個酒瓶只要被生產出來,就會被一搶而空。
不過,對于白酒行業這個漫長的冬天,卓偉并不悲觀。“多數白酒企業的總體供貨還是可以平衡的。”卓偉指出,邛崍當地主要還是散酒與貼牌灌裝的酒,瓶裝酒相對比較少。因此,一些酒瓶企業選擇的主要合作伙伴也在江蘇、河北等地。以泰格為例,今年向主要合作酒企今世緣、金六福等酒企的供貨量就與往年差異不大。”
然而,并非所有的白酒企業都有這樣的實力,能夠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在總量上予以彌補。據記者了解,國內18000多家酒企中,前100家酒企的規模就占據了整個酒行業的90%,這也意味著,市場上存在的17000多家酒企均是小酒企。而這些小酒企在未來的“大浪淘沙”中,很有可能不復存在。
與此同時,對于依附白酒企業的酒水包裝設計與酒瓶制造公司而言,也并非都有足夠的實力能夠獲得大型酒企的青睞與穩定的訂單。過度的依附關系也決定了,一旦失去可以依靠的大樹,這些酒包公司本身將無力支撐。
在市場無形之手的調整下,邛崍也未能幸免。卓偉坦言,由于上游白酒企業存量太多導致的消化周期延長,邛崍的十多家酒瓶生產或噴涂公司中有一部分確實受到了較為嚴峻的影響。“一些小酒廠的訂單減少情況比較厲害,往年能夠達到四批的,今年可能就只有一批。”
由此帶來的震動顯然是劇烈的。酒包業的傳統慣例在于,酒廠每年下訂單并不一定會立即付費。而今年,訂單的縮減或會導致酒包公司在付出原材料采購及人力等成本過后,卻不能夠如期回收資金。
記者了解到,邛崍規模最大的酒瓶生產企業也在試圖低價向同行出售生產線,一套進價200萬的設備,現在轉售價格僅為100萬以內。不過,這場“賤賣”能否最終達成還是未知之數。因為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如果沒有確定大量的新增訂單,多數同行都不愿貿然擴大規模。
對于這些酒包企業來說,春節前的大量翻單,也許是擺脫全年業務慘淡的最后希望。
應變策略:
去偽存真提高附加值
正規生產的企業才會有生存空間,酒瓶的輕量化與自動化是重要方向。同等容量下重量更輕且質量更佳,從而可以有效降低物流、原料等成本,還能提高產量,這些都有助于在微利時代,保障足夠的利潤空間。
從白酒行業整體來看,由主攻高端市場轉為著力中低端市場已成為必然趨勢。對于以酒瓶為代表的酒包業而言,未來如何控制成本,保持品質,同時還要與中低端白酒進行匹配,也成為重要考驗。
事實上,在上半年九成上市酒企業績大幅下滑的現實之下,企業們正在通過各種途徑謀求節省成本,其中,“去包裝化”的聲音正在逐漸加強。據了解,目前國內一些酒品的包裝高達百元,占到成本的30%以上,而2010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曾對酒類包裝強制瘦身,規定除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20%。
對于這一轉換,卓偉并不焦慮。“以前過度包裝是白酒的慣性模式,現在更多則是逐步回歸理性包裝,對于包裝企業而言,既然目前行情無法拓展規模,就只能盡量完成整體的成本控制,并著力于精細化。”
卓偉認為,需要意識到的是,隨著酒瓶生產進入微利時代,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出現不少“撈偏門”的現象。“目前對于酒瓶的噴涂主要應用水性環保低溫釉,這是一種新型環保材料。但隨著大家供貨轉向低端,為了控制成本,一些包裝企業,尤其是作坊式企業可能會采用油漆等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的低端噴涂材料作為釉,雖然大型酒企不允許這樣偷梁換柱的行為,但對于沒有品牌支撐的酒廠,其生產的低端酒又確實有需求,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
不過,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產品質量、品牌知名度以及企業的營銷能力,依舊是考驗企業是否能適應調整的重要因素。
卓偉相信,正規生產的企業才會有生存空間,與這樣的惡性競爭相比,提高包裝品牌附加值會是一個更加合理有效的戰略。其中,酒瓶的輕量化與自動化會是重要方向。所謂輕量化,就意味著,同等容量下重量更輕且質量更佳,從而可以有效降低物流、原料等成本,還能夠提高產量,這些都有助于在微利時代,保障足夠的利潤空間。
對于未來,卓偉預測,在邛崍的玻璃酒瓶廠中,酒企全額墊資的會率先死亡,而隨著食品監控標準的提升,不規范生產的企業也會被清退。不過,由于噴涂廠門檻很低,所以在“死亡”的同時,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新進入者。
但“無論如何,做好風險控制,同時保證產品品質,才是在不斷變幻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的重要法則。”卓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