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在變,新聞行業也不得不變。在新聞獲取方面,媒體怎樣才能借力網絡,發揮最大影響力的問題已經擺在業界面前,引發廣泛討論。但是,不管時代怎么變,新媒體的形態怎么改,媒體的使命都不會變,就是要利用最先進的手段,盡可能快、盡可能廣、盡可能深入地把信息傳播給受眾。
感嘆 網站已成傳統媒體
現在的年輕人在看什么,您知道嗎?“他們基本不看報紙,甚至連新聞網站也不怎么登錄,獲取新聞的主要方式是在打游戲時通過電腦屏幕彈出的小窗口讀新聞。”《人民日報》副總編輯馬利這樣述說著她從大學生群體中得到的反饋。由此不難看出,似乎網站也已經成為了“傳統媒體”。
對此,新華網總裁田舒斌認為,信息消費已經越來越即時化,這是不爭的事實。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50%的社交網絡用戶會進行新聞故事、圖片或者視頻的分享,每10個美國成年人中就有3個會通過臉譜網獲取新聞;而中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新聞的用戶則高達78.5%。顯而易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媒體在新技術推動下迅速崛起,其勢頭如風卷殘云。新媒體改變了信息流通的路徑,重構了信息傳播結構,社交媒體、自媒體與傳統主流媒體的用戶規模遷徙流轉,社交、分享與信息傳播如影隨形,催生這種傳播景觀呈現的因素越來越清晰,那就是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終端、多元傳播介質以及社交關系傳播、移動化傳播等交織、融合而產生的新媒體新生態鏈。
百度副總裁朱光談道,在與一些年輕朋友的交流中發現,其實企業現在花很多精力開發的新聞客戶端很多人已經不再用,或者打開的頻率正在降低,年輕人更多地通過社交渠道選擇其他一些便利的方式接受新聞資訊,不再像過去那樣固定在一個陣地上用一種固定的閱讀習慣去獲取新聞。
那么,在這樣的變化下,又該怎么去把握移動互聯網時代給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呢?在今日頭條首席執行官張一鳴看來,移動互聯網時代,交流是雙向的,用戶的行為可以隨時返回到內容發布者,并且內容發布者有機會不經過第三方和用戶直接發生聯系。因此,業界要做的不僅是幫助用戶找到優質的內容,同時也幫助優質的內容找到優秀的讀者。
馬利認為,在這一媒體生態環境中,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游戲等各種內容形式不再被割裂,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媒體還是受眾、個人還是組織,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終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而未來,手表、戒指、眼鏡、汽車、房子甚至一切物體都可以變成媒介的入口和出口,云平臺將是世界最大的資源庫,最實用的“月光寶盒”。
困擾 媒介生態更為復雜
在媒介社會化和社會媒介化的今天,新的媒體生態環境和生態關系成為網絡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中國乃至全球都正處于互聯網和媒體融合、轉型的快速發展期,我們不應該忽視的是,在享受新媒體新生態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全球新媒體業也面臨更加復雜的環境。”田舒斌表示,業界有必要對新媒體生態狀況進行一些反思,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防止不良網絡生態拖延整個國際社會的信息化進程。
對此,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表示認同。她認為,自媒體的大量涌現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新聞環節,降低了成本,但新聞專業的嚴格把關、客觀公正等基本報道原則也受到挑戰?;ヂ摼W時代仍然需要強調新聞內容絕不是普通商品,一方面,新媒體獲得的新的傳播渠道影響力大大增強,獲得的社會效益也更加顯著;另一方面,新媒體被改變,被顛復,這使得一些新媒體因為商業目標放棄社會責任,特別是當商業利益和公共利益發生沖突時,新媒體可能把商業利益視為首要甚至唯一的目標,這會從根本上傷害新媒體行業,使其喪失立身之本,這關系到新媒體的使命,也關系到這一行業的命運。
同時,田舒斌補充道,一方面,在風起云涌的數字時代,數量龐大的客戶端、社交媒體、即時通訊工具、自媒體等已經規模化地進入媒體領域,媒體機構的生存空間受到空前的蠶食和擠壓,過度媒體化使通往用戶的信息渠道變得四通八達,但隨之而來的是自主傳播搶奪專業媒體話語權,雜音、噪音沖淡真實聲音,高質量的內容難以成長,新媒體輿論呈現眾生喧嘩的失序狀態。
另一方面,無序競爭造成業態環境的失衡。企業間的競爭原本是正?,F象,但競爭必須遵守規則,恪守基本底線。中國曾有一些新媒體企業把廣大用戶裹挾在商業戰爭之中,這種無視規則、野蠻生長和惡性競爭的結果必然是竭澤而漁,使整個網絡生態圈陷入不健康的循環,最終損害的是用戶的利益和新媒體的發展、信息安全的失衡。
出路 堅守責任方有價值
眾所周知,從平面媒體到門戶網站,再到社交媒體和移動平臺,新媒體在互聯網上也面對全方面的挑戰,新聞內容的生產機制和傳播機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其中,任何一位信息消費者都渴望并有理由追求在活力與秩序并存的新媒體生態環境里暢快呼吸。
對此,胡舒立強調,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只要是傳播行業就應該建立經營部門和媒體部門的防火墻,明確經營部門與媒體部門之間有一道無形的墻,廣告銷售部門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指揮、左右、影響新聞編輯部門,新聞編輯業務必須獨立于廣告利益之外,杜絕所謂客戶保護名單。在堅持防火墻的前提下還應該注意網站編輯人員的道德建設,要取消和收入掛鉤的商業考核。
同時,澳大利亞電信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高瑞彬認為,為了在互聯網時代保障新媒體的健康發展、有序競爭,各國政府與新媒體企業要依法監管,保證新媒體制度不斷被完善。企業也應通過技術創新,從技術層面對監管進一步加強,對用戶的信息提供更安全的保障,讓網絡互聯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安全。
當前,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融合的業務正進入一個新的周期,終端設備的制造、業務內容的提供、互聯網多角色融合企業不斷涌現、跨界競爭日趨明顯……雖然新媒體網絡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化有時會讓人措手不及,但我們欣喜地看到,網絡管理者正在與網絡從業者接觸,更加積極地進行建設性的創建,而“草根”也在慢慢成長。
“總之,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重塑和整合是一個創造和毀滅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輝煌,也非常痛苦,最后的結果也是難以預想的。”胡舒立說,不管整合如何進行,有公信力的新媒體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和成功轉型是必不可少的,也必然是一個漫長的市場調整的過程,但無論如何,對于社會責任的堅守將是新媒體發展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