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驅動企業變換思路
無論是日本、歐洲還是澳大利亞,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傳統出版行業的萎縮給處于上游的印刷行業帶來了沖擊。“傳統出版面臨來自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導致印刷板塊的縮減。此外,票據印刷量也在下降,盡管針對賬單、發票、直郵信函等數據處理服務對票據印刷市場的增長有所幫助,但數據處理服務已經基本飽和。”石橋邦夫表示。
彼特·萊恩認為,相對于數字印刷,普通印刷需求量正在不斷減少。首先,表格、文件等商業印刷業務需求量受到來自電子商務的沖擊;其次,終端顧客越來越多地使用自有打印機,這對商業印刷市場也造成了影響。由于電子票據、電子出版物和電子銀行的增加,票據、海報、郵票等非出版物印刷收入也在大幅下降。書籍、報紙、雜志、黃頁的印刷量更是面臨著長期下降趨勢。
在菲律賓印刷工業聯合會主席多米納多·D·布罕看來,目前的經濟形勢恰恰給發展中國家印刷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驅動發展中國家印刷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有3個,即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西方發達國家印刷成本的增加。”他分析認為,首先,經濟發展與印刷業、出版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關聯。印刷業和出版業隨著經濟大環境的起伏節奏而變化,對于印刷業和出版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等,更是如此。其次,印刷設備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使得印刷產品和服務不斷創新,以適應顧客不斷變化的新要求。新設備和新技術的使用,尤其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印刷企業減少生產時間,縮短印刷等待時間并大幅度減少浪費,這也為行業實現高度電腦操作和精益生產的中小企業提供了機會,使其能在小批量出版物生產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后,西方國家,如美國和英國生產成本的提高,使得這些國家的出版商將印刷需求轉移到亞洲國家來實現,這樣的機會被中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充分利用。
如其所說,中國印刷對外加工貿易一直保持著逆勢增長,并成為中國印刷業走出去、滿足全球多樣化市場需求的主要窗口。中國印刷業在過去一年中基本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與此同時,30多年來中國印刷業引進消化吸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大增強了中國印刷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另外,創意設計、物流服務擴充了印刷加工的商業價值,標準化和數字化改造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強了中國印刷業的整體競爭力。在這種融合共贏的過程中,中國印刷業正在實現由生產加工型向綜合服務型的轉變,產業活力不斷增強。
產業融合開辟利潤增長點
在印刷業的“寒冬”來臨之際,各國都在開拓思路尋求良方,跨界與融合成為各國印刷業轉型的關鍵點。“通過跨媒體轉型開辟新利潤增長點十分重要。”彼特·萊恩表示。
中華商務聯合印刷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梁兆賢認為,印刷行業跨界發展的核心是綜合而全方位的發展模式,而全方位體現在3個方面。首先是深度發展,打造文化核心競爭力,借助印刷的實現能力,融合產業發展,以“傳統文化+現代思維+科技力量”,打造文化品牌的全新面貌和價值;其次是縱向發展,提升生產力;最后是橫向發展,從傳統制造加工轉變為提供多元的產品與服務。他具體指出,多元化的產品應該無論在材料使用和外觀設計方面都要有所創新。例如為了突出一種果味啤酒的純天然口味,該產品在設計外觀時采用清新的互動式包裝:只有將酒瓶包裝上的果皮輕輕剝落,才能露出里面公司的標識和產品介紹,這一設計和包裝大大增加了產品的吸引力。而在服務的多元化方面,他建議將分散式的加工服務轉變為綜合性服務,整合企業上下游,提升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能力,對電子文件實施分類儲存服務,為產品開發和運營服務提供支撐,實現適合出版物的多形態生產、多渠道和多終端發布。在這一思路引領下,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已經在北京建立了文化產業園區,集文化交易平臺、藝術品展示拍賣、新媒體創作、出版、美食、文化教育等于一身,跨界打造文化產業園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印刷業在跨界轉型方面踏出探索性步伐的企業并不少見。據了解,目前,中國共有數字印刷企業2488家,數字印刷生產設備7715臺(套),數字印刷產值比上一年增長63%,達到103億元。中國印刷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的總業務量接近300億元,中國專業印刷電子商務網站超過了100個。在云印刷商業模式方面,天津長榮健豪云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已引起了全行業的廣泛關注。在印刷產業向創意設計文化延伸發展方面,雅昌文化集團已經成為中國藝術家印刷品制作的中心,它以印刷加工為切入點,充分利用現代數字網絡技術,通過打造“全球藝術印刷中心”和建設“中國藝術品數據中心”,實現了跨藝術產業鏈的產品制作和系統服務。在通過物流服務提升價值方面,山東臨沂新華印刷物流集團、北京中融安全印務公司等企業都有積極的探索。
作為中國印刷企業的代表,上海界龍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沈偉榮也分享了該公司的成長路徑。“既要跨界,也要專注。”沈偉榮認為,作為印刷企業,首先要圍繞印刷包裝主業堅持做專做精,做強做大。界龍實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方面通過資產重組、充實優質資產,剝離不良資產,優化產業結構;另一方面注重技術創新,搭建起行業領先的生產技術平臺,成為上海第一家數字化、網絡化印刷的企業。在發展綠色印刷方面,他們加大微型瓦楞紙產品和飲料軟包裝領域的投資,引進世界領先的柔印生產線。在轉變經營模式方面,界龍實業的經驗是,通過整合制造和服務來降低成本、提升產品附加值。比如專門成立了創意設計中心,提供策劃、設計、攝影、包裝結構、用材、工藝創意等服務。此外,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界龍實業也已經邁出步伐——投資一億多元利用存量工業廠房建設中國國際印刷包裝創意總部園,已經初步形成集商務辦公、大型會務、餐飲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體,下一步還將規劃發展印刷產權交易平臺、酒店服務業等。
當前,全球印刷業的交流合作更加頻繁密集,世界各國正在更廣的范圍和更多的領域謀求融合共贏。即使行業整體形勢嚴峻,各國印刷行業從業者仍對未來充滿期待,“綠色環保、數字融合”的發展方向也是各國印刷行業的共識。正如王巖鑌在論壇致辭中所說,鼓勵創新數字網絡印刷商業模式,支持數字印刷核心技術研發,終能實現傳統印刷與數字網絡融合發展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