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總理很著急,前段時間看到吳曉波文章的一個觀點——實業已死,意思說浙江一家做壓力鍋做到全國第一全球第四的企業,把廠子賣了,去開發一個海島做旅游,地產,政府也很支持。
這也在正常不過了,大行情不好,我們做包裝、做印刷的老板也會去比較,辛辛苦苦一年折騰下來,微薄的利潤還沒前兩年家里一套房子升值的金額大,還沒一些做投資人選中幾個項目溢價高,這個實業確實很難堅持。
當然,虧錢、倒閉,各家有各家的原因。今年生意難做,不只是你與你的廠子,我們行業中很多龍頭企業都是在虧錢,當然這些都是大企業,相對抗風險能力比較強,也在想辦法突圍。
各家有各家的虧損原因
9月初,是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造紙龍頭企業美利紙業成為資本市場矚目的明星,創造了連續7個漲停。
但在9月12日,美利紙業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14年前三季度業績虧損達4.26億元。其中,2014年7-9月,公司虧損2.9億元。
事實上去年同期這兩個數據也是虧的,只不過去年的7-9元美利紙業只虧了4896萬元、前三季度虧了1.3億。今年的虧損面大幅拉大。
美利紙業解釋業績變動原因時稱,今年虧損增多的原因是因出售閑置車間,支付了員工離職的經濟補償,管理費用增加、導致利潤下降。另外,因寧波銀行北京分行訴中冶紙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冶美利林業開發有限公司及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已二審判決,公司根據判決結果計提預計負債導致利潤下降。
當然在這些企業自身因素之外,造紙業的市場萎縮產能過剩自然是至關重要的原因,但美利紙業也在轉型上有了一個主攻的方向,既是通過募資建設互聯網數據中心,引入新業務,未來將有效將改善公司盈利能力。
位于深圳的鴻興印刷是全國最大包裝企業之一,根據他們家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6月30日止半年虧損5246萬元,去年這個數字是他們家賺了1579萬元。
鴻興印刷告訴外界,盈利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對沖集團受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之遠期外匯合約產生約2300萬元的公平值虧損,及外匯虧損約1500萬元,主要由于集團持有支持中國核心業務的人民幣貨幣資產換算所產生。
美元今年走強,確實對于原本不是很景氣的外貿市場有點兒雪上加霜,相信不只是鴻興印刷,許多做出口的企業,在原本薄如紙片的利潤下,多少受到一些沖擊。
非主業的虧損就剝離
在企業很多年報中我們注意到8月這樣一個消息,上海機電發布中報,上半年主營業務實現了營業收入是101.36億元,同比上升8.05%。上半年為股東賺來的凈利潤4.61億元,同比增長62.35%。
這樣一家企業,關乎我們印刷包裝什么事情呢?但在其業務板塊之中,也有印包板塊,唯獨這個板塊業務收入下滑4%,印包公司虧損了0.3億元,上海機電也表示,目前已開始剝離印包公司資產。
你看,如果非主業的企業,剝離這塊資產處理眼瞎的盈虧狀況之外,不但是看眼下的盈利狀況,更重要也是基于對這個行業的一個長期的思考。
與此同樣的情況還有,貴州的赤天化,在年中時候決定,擬轉讓所持貴州赤天化紙業股份有限公司27.02%股份,貴州赤天化紙業竹原料有限公司13.6%股份。
這倆廠,他們已經做了6年之久,這六年來,受原料成本不斷上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因素影響,經營出現連年虧損,2010年-2013年紙業公司分別虧損0.72億元、1.76億元、2.76億元、2.08億元。一年年比一年虧得厲害,2013年4月曾公告停產。
紙業企業確實不好做,今年破產倒閉聲音也時不時在市場傳出,我們來看看官方統計的虧損數據。你可能不知道,這個數字式國家統計局做出來的。
在年中之時,國家統計局發布一組數據反映了當下紙企的生存現狀。今年前5個月,全國造紙及紙制品行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5415.1億元,累計同比增長7.88%,累計利潤總額242.6億元,同比增長4.37%。
但是,2014年5月,全國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6967家,其中虧損企業1040家,同比增長5.26%,虧損總額41.37億元,同比增長12.76%。
一名券商分析師表示,今年造紙行業的情況仍不理想,而且更為突出的問題在于銀根緊了之后,企業還款壓力較大。“下游需求一般,大企業靠補貼,小企業更糟糕。”
確實如這位分析師說的一樣,不過,我們同時也想起馬云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公司都死在明天晚上。對于我們這個行業而言,誰會挨到后天,自然是笑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