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3D打印與生物醫療器械產業化推進會”上表示,工信部正在牽頭制訂《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4-2016年)》,進一步推進增材制造技術,即3D打印的產業化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指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積極與衛生計生委、國家食藥總局協作配合,加強對醫用增材制造發展的指導協調,在產品和關鍵技術開發、產業化、注冊審批、臨床應用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3D打印板塊分布最多的還是在中游打印設備及零部件投資項目。細數近年來的項目投資,投資額大多在幾千萬級水平,過億的投資很少出現,可見目前項目規模均較小。
業內人士認為,四大因素正在驅動行業加速增長。消費級應用開啟,低售價的個人3D打印機快速普及,銷量爆發式增長;工業應用上,技術突破使得采用3D打印技術來直接制造部件和產成品比例快速提升,尤其是在制造金屬產品領域上的應用在加速發展;媒體和社會關注度大幅上升,促進應用市場培育,政府重視度上升,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另外,核心基礎專利到期,新進入的企業大量增加,特別是面向消費級應用的3D打印市場。
3D打印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可應用于消費、醫療、航空航天、汽車、電子、奢侈品、食品等領域,國家政策的扶持給予這個產業更好的發展前景。不過從消費者層面而言,愿望永遠簡單而又現實——用有限的資金獲得最為靠譜的產品。目前單就與消費市場最為貼近的國產桌面3D打印機而言,能夠打動消費者、將錢從褲兜里掏出來的產品還是少之又少。政策往往對一個行業產生震動性的影響,那么在政策的利好消息之下,國產3D打印機廠商將產品做出較高的成熟度和商品度,是打動普通消費者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