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多家書店發現,為孩子選購教科書的家長絡繹不絕。記者隨意選取一本教科書,翻轉到封底,發現印有兩個標識:“中國環境標志”圖案和“綠色印刷產品”字樣。記者采訪后了解到,繼去年秋季學期北京、上海等省市率先在全國實現中小學教科書綠色印刷全覆蓋后,今年,不僅是北京市的中小學生享有如此待遇,江蘇、吉林、河北……全國各?。▍^、市)中小學生教科書基本實現了綠色印刷全覆蓋。
綠色印刷的關注度緣何低?
或許人們對書是不是綠色、印刷品包裝是不是環保的關注,遠不如對建材、家具是否環保更關心。那么什么是綠色印刷呢?
“綠色印刷是指采用環保材料和工藝,在印刷過程中污染產生少,節約資源和能源,印刷品廢棄后易于回收再利用,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印刷方式。”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印制管理部的工作人員孫某告訴記者,“綠色印刷是對全過程的有效控制,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達到相關要求。例如不但要采用綠色印刷材料和工藝技術,還要確保使用的原輔材料為綠色環保物料,如再生紙、植物油墨、水性油墨。其次,要創造環保型的工作環境,例如采用更加節能的LED燈具等。”
他對記者說,“綠色印刷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實施,可使包括材料、加工、應用和消費者在內整個供應鏈系統步入良性循環,它的最大意義在于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管理理念等得到提升。 ”
據了解,綠色印刷已成為今天歐美發達國家非常普及的一種新型印刷方式。20世紀80年代后期,綠色印刷出現于美國、德國等國家。30年后,綠色印刷既是科技發展水平的體現,也是產生環境污染和高能耗的傳統印刷方式的替代。
范圍逐年擴展,發展為何不均衡?
“從去年秋季學期起,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教科書已全面實現綠色印刷。”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印刷復制業管理處的負責人介紹說,“教科書的印制過程應符合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中關于印刷的相關標準要求,使用的原材料健康環保,最終產品標明‘中國環境標志’圖案和‘綠色印刷產品’字樣。”
據業內人士透露,截至2014年5月底,全國共有573家印刷企業通過綠色印刷認證,其中票據印刷企業36家。目前,通過綠色印刷的推動,CTP版材使用量已經超過膠印版材使用總量的50%以上;環保油墨使用量已經占到油墨使用總量的27%,比去年增長約12%;預涂膜使用量已經占到覆膜總量的25%,比去年增長約5%。據抽樣統計,50%的中小微印刷企業已經制定了環保制度,采取了節能減排措施。
但即便是發展居于前列的地區對于綠色印刷的探索也剛剛開始,還有很多障礙需要跨越。
事實上,綠色印刷在成本上沒有優勢,在招投標時也不能加分,相關部門需要提供更多的政策、資金支持,終端消費者是否愿意為此埋單等,這些都是綠色印刷面臨的困難。
在受訪的企業中,很多企業對綠色認證工作都是心存疑慮的,在申請綠色認證時,似乎也沒有那么堅決,大多處于觀望階段。
不少企業表示,做肯定是要做的,但是在做的過程中,能給企業帶來多少社會與經濟效益,也是要考量的。
對于綠色印刷能給商業印刷企業帶來多大的經濟利潤,不少受訪的企業都表示,在短期內并不樂觀。同時,不少印刷企業對綠色印刷的未來既有觀望心態又抱有很大期望。不過這份期望是在政府能夠提供更多、更大支持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尤其是在政策、資金、稅收方面的支持,加大對綠色印刷宣傳引導及檢查、監管力度。
推行綠色印刷為時過早?
“我們愿意為客戶提供綠色印刷服務,一方面有北京市出臺的相關補償措施,另一方面出于對社會責任的考量。”北京新華印刷有限公司市場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印刷業是一個龐大的行業,印刷的方式也包括膠版印刷(比如報紙書刊、包裝、PVC、不干膠)、凹版印刷(比如煙標、酒標、方便面口袋、糖紙等印刷質量要求高、印刷數量大的印刷品)、絲網印刷(比如可以對曲面進行印刷)、噴墨印刷、移印、數碼印刷等。而中小學教材只是采用綠色印刷技術很小的領域,實際上印刷業涉及的范圍很廣。”
“雖然我國綠色印刷在中小學教材上的推行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從申請并獲得綠色認證的數百家企業來看,僅占印刷企業總量的很小比例。這足以看出,企業的積極性普遍不高。”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市場部相關負責人何某告訴記者,“在實施綠色印刷后,企業原輔材料和各項費用有所增加,成本比傳統印刷要高。對于大多數中小印刷企業來說,在當前印刷業行業不太景氣的情況下,僅靠企業自身來化解新增成本,壓力較大,這也成為影響企業實施綠色印刷的阻礙之一。”
“更多的還是部分印刷企業經營者和從業者的認識問題,他們有的對印刷業污染治理的認識不足;有的認為即便不搞綠色印刷企業依然可以生存;還有的認為在我國搞綠色印刷為時尚早,會影響印刷業發展。”他認為,“他們應該清楚地看到,在資源與環境約束趨緊的情況下,實行綠色印刷已是大勢所趨。觀望和懷疑毫無益處,只有順勢而為、把握先機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對于獲得綠色認證的企業,各地應結合自身實際,給予包括資金和技術支持、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有關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實施綠色印刷的新模式,對實施綠色印刷取得突出成績的部門和企業進行獎勵,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綠色印刷的積極性。另外,不少獲得綠色認證的企業依然使用非環保原輔材料進行印刷,廢氣、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危險廢棄物不能全部回收處理等。對于這些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進行有效的后續監管,包括環境執法部門對印刷企業進行隨機抽查,認證機構對獲證企業進行不定期監督等。”他建議,“綠色印刷不僅事關印刷企業,還關系到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要進一步完善綠色印刷的標準,將與印刷相關聯的原輔材料、印刷設備等都納入管理范圍。增強全社會的綠色印刷意識,讓更多人愿意為綠色消費埋單。”
政府杠桿有多重要?
今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司長王巖鑌在2014年中國(上海)國際印刷周主論壇上介紹說,“目前,綠色印刷標準、檢測正在完善,已有500多家印刷企業具備綠色印刷生產能力,全國10多億冊中小學教科書從今年秋季學期將基本實現綠色印刷。為發揮引導激勵作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從2012年開始就多方呼吁國家對綠色印刷給予扶持獎勵。財政部文資辦在2013年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給予了全國43家印刷企業2.768億元的綠色印刷專項扶持。其中,30%的企業都是國家印刷示范企業,90%的企業都是具備綠色印刷生產能力的骨干企業。”
她表示,“據估算,這些財政扶持至少帶動了社會50億元的綠色印刷投資。中央財政政策是風向標,具有極強的導向性。去年,北京和上海兩市財政分別拿出3000萬元和4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補貼和獎勵綠色印刷。對于扶植印刷業實現環保、節能、品質、綠色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2010年原新聞出版總署和環境保護部簽署《實施綠色印刷戰略合作協議》,拉開了中國實施綠色印刷的序幕。3年多來,在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方針的指引下,綠色印刷實施取得了顯著成績。”王巖鑌說。
她認為,要科學地、實事求是地搭建綠色印刷實施工作框架。第一,要繼續增強綠色環保的發展認識。特別是要在全行業、全產業鏈形成綠色發展共識。第二,加快制訂完善綠色印刷系列行業標準,這項工作目前已啟動。第三,聯合環境保護部、工信部等有關部門深入研究完善綠色印刷的實施框架。同時,行業協會、質檢機構要為實施綠色印刷承擔好相應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