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出版走出去論壇:聚焦中國出版走向國際市場路徑

        發布日期:2014-09-03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作者:ahprint  瀏覽次數:1517
        核心提示: 9月1日上午,第十二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首場論壇——中國出版走出去論壇在中華世紀壇小劇場舉辦。論壇由中國出版研究院承辦。

          9月1日上午,第十二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首場論壇——中國出版走出去論壇在中華世紀壇小劇場舉辦。論壇由中國出版研究院承辦。

          論壇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進口管理司司長張福海,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劉伯根,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建堯,安徽出版集團總裁、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亞非,中國青年出版社(英國)國際出版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光,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副社長范曉虹,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張天蔚等嘉賓,通過主旨演講的形式,就數字化背景下,如何促進中國出版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傳播中華文明,增加中國文化軟實力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用好國家政策平臺

          “走出去,就是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的一個坐標下定位我們的新聞出版走出去,創新我們的話語體系,打造融通國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張福海在“中國出版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的主題演講中,客觀分析了當下新聞出版業的走出去情況,他認為,要積極關注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邊疆地區新聞出版走出去扶持工程等四個助推中國出版走出去的工程。要利用書展平臺、信息服務平臺助推中國出版走出去。

          “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平臺,積極參加國際書展活動,出版代表中國水平的精品力作,使走出去的影響最大化。”會上許多嘉賓都表達了同樣感受。

          “文化走出去,文化是‘魂’,產品是載體,企業是主體,國家是保障。”王亞非認為,企業要用足用好國家政策,自主走出去。“‘中國國際經典出版工程’‘絲路書香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等政策,既是企業走出去的指導方向,也是出版企業走出去的保障。”

          對此,劉伯根認為,國際會展和國際交流活動搭建了走出去的合作平臺;海外網點建設支持走出去落地生根。

          柳建堯則結合走出去工作當中的難題與困惑,提出了5條走出去的路徑:一是要會溝通。既要懂行業,更要注重交流方式與溝通技巧。二是懂行情。懂當地的經濟文化,懂合作伙伴的心理。三是有本事。準確衡量走出去的能力與實際情況。四是有目標。既要有長遠目標,又要有近期目標,既要有社會效益,擔當國家使命,又要為企業謀求經濟效益,生存發展。五是有耐心。不想當然,不簡單對待,心平氣和,冷靜對待,為出版社的整個轉型升級做相應準備。

          抓實物出口拓數字之路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已經連續兩年入選全球出版業50強,今年從第22位上升到第14位,在走出去方面近年來也取得不俗的成績。版權輸出從2003年的101項遞增到2013年的740項,10年共輸出2937項,列全國之首;最近3年連續獲得全國綜合排名第一。此外,在《2013中國圖書世界館藏影響力報告》中,集團所屬中華書局在海外圖書館的館藏數排第1位,人民文學出版社排第3位,商務印書館排第11位,三聯書店、大百科、人民美術、華文出版社也都進入了前100名。

          劉伯根在題為“中國出版集團走向國際市場的五條路徑”演講中,和大家分享了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的走出去成績與經驗。他表示,實物出口支撐了中國出版集團走出去的半壁江山。“集團所屬的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出版物進出口公司,實物出口每年均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長。”他還表示,數字出版開辟了走出去的一片藍海。“數字出版促進了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的無縫連接,與出版走出去緊密相關。”目前中國出版集團已有駐港和海外機構31家,正在籌建的美國國際出版公司1家。其中,駐港機構4家,海外分公司6家,海外出版公司9家,海外發行公司和書店12家。

          力求全方位拓展

          “推動中國文化真正走出去,出版企業必須變單一的版權輸出模式為全球產業鏈運營,由單純的圖書延伸到全方位的文化投資和拓展。”王亞非認為,要在海外設立國際出版傳媒集團,收購兼并當地企業。他建議,設立海外國際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試點建立文化產業銀行。

          中國青年出版社(英國)國際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就扎根在了被譽為國際創意和出版中心的英國,通過實行本土化運營,有機會融入西方讀者和發行商中間,根據西方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消費習慣,按照西方出版行業的編輯、營銷方式,對中國文化元素進行編輯包裝,堅持“中國文化,國際表達”的出版理念,借助國際平臺全面提升產品價值和品牌價值。郭光所作的“立足英國出版營銷平臺,進入國際圖書主流市場”的演講,與大家一起分享了中青社的走出去經驗。

          范曉虹、張天蔚則通過對“中華學術文庫”和“絲路國家工程”項目的走出去情況和《大飛機出版工程》的走出去情況的介紹,讓與會者深深感到,走出去不僅是政治文化工程,也是市場行為,是能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