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商業印刷廠覺得印刷生意越來越不好混,到處詢問如何轉型,除了網絡印刷以外,大部分印刷廠考慮的第一個轉型目標竟然是包裝印刷!
商業印刷痛點:供過于求導致的“價格負數”
商業印刷領域的困境來自于供過于求,因為印刷機太多,超過了市場需求,所以每多一臺印刷機就會導致市場平均價格降低一點點,今天的價格和五年前相比的差距是“價格負數”:已經等于一個“價格參數”乘以“多出來的印刷機數量”,雖然沒有專家去找出這個價格參數,但是供過于求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影響了整個印刷產業。
印刷機數量增加是因為印前和印刷的數字化,讓每一臺印刷機都能印出相近質量的印品,一家印刷廠只要看好市場的發展,就添購印刷機來解決增加的活兒??墒琴徺I新機器以后,這家印刷廠的生意不論有沒有持續成長,這臺印刷機都會對整體產業貢獻一點點“價格負數”。如果我們查一查全國的印刷總產值(一直是持平或少許增加)和印刷機數目(許多同行添購了新機或二手機),就可以知道價格負數這幾年來的正成長不是無跡可尋。
包裝印刷和商業印刷都經歷了相同的發展歷史,數字化讓大家的差異性降低和造成價格負數的效應相同,只是感覺上電子書、社群網絡、網購這些新玩意雖然影響大家的生活,但對包裝沒有明顯的影響罷了。
轉型包裝印刷并不是看起來那么美
包裝印刷采用的設備甚至從印前到印刷的流程,和自己車間里的差不多,不像網絡印刷好像得轉型成IT公司,圈似乎轉得太大了。另一個論點是書刊、廣告受到電子書和移動通訊技術的影響,感覺上受沖擊很厲害,包裝盒無論如何還沒有聽說會被哪一項新技術取代。
從這兩點來看,似乎是合理的推測,可是其實你已經陷入了“當你手上只有一把鐵錘時,就會把所有的問題都當成釘子來處理”的謬論中。
如果我們知道,今天許多商業印刷廠正在面臨轉型課題,而包裝印刷是最容易轉型的答案,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首當其沖的就是包裝印刷廠。
不久的將來,市場上就可能出現一批新的包裝印刷廠,他們不是新手,而是從商業印刷轉型過來的同行,當跨界過來爭食已經供過于求的包裝市場的時候,包裝印刷的生意場勢必更不好混。
合版印刷生意模式是否可以考慮?
回頭看看商業印刷的歷史,除了數字化從最初帶來競爭優勢,到最后消彌差異性對整體產業的影響以外,還有一項不可忽略的影響就是合版印刷生意模式的出現。今天,這些合版印刷被我們視為網絡印刷的代表,15~20年前,他們不但沒有網站,甚至沒有自動拼大版軟件,就開始了當時“沒有的”生意模式。如果,我們認為合版印刷是當時印刷廠轉型成功的好例子,那么,轉型包裝印刷是不是也可以采用合版模式?
合版模式的成功有脈絡可循,就是利用量(很多活分享一個版)和規范(固定的名片尺寸、限定好的紙張等),讓拼大版做得有效益(一定要知道,全球100%的合版印刷廠都是從手工拼大版開始的),這些因素可以創造出足夠優勢的價格。
如果,一家包裝印刷廠本來就有能力生產各式各樣的包裝盒,為何不嘗試把包裝盒的規格限定好,不要什么活都接,利用規格限制,就有機會達到最有效的印刷成本、最有效益的規劃。只需一個“嶄新盒子 IMP”這樣的軟件,讓電腦幫你規劃“幾百個盒子,在數臺印刷機上印刷”的最經濟組合,就能幫你規劃包裝盒的合版印刷作業。
今天,許許多多的包裝盒需求根本就不需要500個那么多。如果一個公司只準備送150份禮,常常為了印刷太多的盒子而煩惱,聽到“印刷150個和印刷500個價錢差不多”就覺得難以下決定。如果有一家印刷廠能提出150個盒子的合理低價,生意就到手了。這就是包裝盒印刷“無效益”的關鍵點,也就是改變生意模式的難得機會。
可以先定義好幾十種或上百種包裝盒模板,即使利用一本樣書,其印刷精美并說清楚那些定義好的盒子規格,合作的同行只要說服客戶在設計盒子時采用定義好的模板,就能以優異的價格一次印刷少量盒子(或許少于200個盒子都可以),解決客戶多印了一大堆無法使用的盒子的煩惱。
有沒有網站又何妨?
只要能確切掌控每一個盒子的生產成本,這個生意模式就能啟動,而建網站、在網頁上提供設計美麗包裝盒的功能,那就下一步再說吧!
生意模式的改變不可能一步到位,所有的網絡印刷廠的創立都一樣,得從實際產業供應鏈中找到需要改善的“無效益”開始,慢慢學習調整,才能最有效地提供市場“最低的合理價格”。
從沒聽說今天哪一家知名網絡印刷廠,一開始花了幾千萬元,建了功能齊全的網站,安裝了具有最新功能的印刷機,最后成就大業的。
山雨欲來風滿樓,轉型考慮包裝盒合版印刷的生意模式,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