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醫藥產品基本包裝需求增長了4.2%,總產值約為112億美元。在隨后的5年內,醫藥包裝將逐漸發展成為軟包裝業的第二大經濟增長點。”這是《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在近日舉行的醫藥與大健康產品包裝設計暨印刷高峰論壇上獲悉的數據。逐漸上升的市場需求讓藥品包裝企業面臨著全方位的挑戰:藥包企業不僅要緊跟藥品包裝法律法規變化,還要注重采用綠色環保方式印刷,同時加強設計投入。
及時跟進法律法規變化
藥品包裝貫穿藥品整個生命周期,影響藥品質量安全和患者合理用藥,因而國家在《藥品管理法》《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中對于藥品包裝、標簽等進行了詳細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注冊司工作人員王琳在論壇上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介紹。
《藥品管理法》第六章“藥品包裝的管理”對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藥品包裝、標簽和說明書兩方面作出了規定,例如:藥品包裝必須適合藥品質量的要求,方便儲存、運輸和醫療使用,發運中藥材必須有包裝;藥品包裝必須按照規定印有或者貼有標簽并附有說明書。
據王琳介紹,一些藥包材管理相關技術指導原則不斷公布淘汰產品目錄,例如,2014年新推出的目錄中,低密度聚乙烯材質由于阻隔性能、耐滅菌性能不佳,不得用于口服和外用液體制劑上。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推出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上也鼓勵新型藥用包裝材料及其技術開發和生產,一級耐水藥用玻璃、可降解材料、新型給藥方式的包裝、藥包材無苯油墨印刷工藝等都是被鼓勵的。
王琳表示,藥品管理法律法規未來修訂重點在藥包材注冊管理、藥品名稱和注冊商標使用方面,藥品包裝企業應當緊跟法律法規變化。
積極采用環保印刷技術
綠色藥品包裝材料和生產工藝是滿足藥品安全需要的重要條件。當前綠色印刷給傳統印刷帶來了挑戰,企業要達到綠色印刷的要求,必須采用環保版材和承印及輔助材料、印制工藝符合環保和節能減排要求、印刷品廢棄后易于回收再生的印刷方式。
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凹版印刷分會理事長、北京印刷學院副校長許文才表示,數字印刷概念的推廣、數字化工作流程的升級,帶來了效率的提高、材料的節??;通過改進印刷設備與印刷工藝,可以改善傳統印刷中的缺陷,提高數字化水平與自動化程度。
一些近年來推出的新環保印刷技術尚未在國內進行普及。許文才舉例說,無水膠印具備很多優點:沒有因水引起紙張伸縮的現象,提高套印精準性;印刷品的顏色可以始終保持穩定;顯影工序、印刷工序都不產生廢液,是環保的印刷系統等。但是無水膠印在國內的推廣還受到版材和油墨特殊、研發尚不到位的影響。除此之外,環保柔性版在國內的普及率還不高,歐美國家已經廣泛應用柔性版于紙盒、軟包裝和標簽等產品生產;在凹印方面,如何改造設備,利用水性油墨生產,減少污水的排放,也是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環保技術的應用需要全行業的合力推動。
改進設計讓患者更方便
“吃藥時笑逐顏開不可能,抿嘴一笑是有可能的。”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劉秀偉教授認為,包裝設計師的奮斗目標是讓吃藥變得有情趣。喬布斯曾說過,微小的創新可以改變世界,這句話同樣適用于藥品包裝設計。
劉秀偉認為,“細微之處見真情”,設計者可以通過微創新設計出更加符合醫藥包裝要求的產品。她舉了一個通過通感聯想設計的包裝方案,改變了藥丸的排列方式,讓花的情趣躍然紙上——藥品被排列成花瓣狀,從紙板上摳出放在桌子上就是一朵花的形狀,而取出藥片后,背面是片片花瓣綻放。這樣的藥品包裝能夠給患者以安慰。
人性化的包裝是永遠不過時的。劉秀偉舉了一個讓患者更加方便快捷地使用創可貼的包裝案例。創可貼外包裝運用了衣架概念,在包裝上方有個非常小的掛鉤,可以整包掛于最方便取用的地方。在內包裝方面,創可貼呈魚鱗狀、層疊式表現,非常有層次。在一只手受傷時,患者可以用另一只手拿創可貼,撕下創可貼的同時,上面一層薄膜脫落,直接包在傷口上,非常方便。此外,包裝設計時也要考慮藥品藥量的精準。劉秀偉展示了一款兒童藥品包裝,這款包裝在橫切的時候用量是一袋,斜切時用量是半袋,可以讓孩子用藥時更加精準。
醫藥包裝印刷業作為印刷包裝行業重要細分領域之一,經過多年發展,整體規模不斷擴大,生產工藝專業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在迎來不斷增長的生產需求時,藥品包裝企業需要全面提高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