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014年上海國際印刷周在國際博覽中心落幕。全國18個省市250多家企業參展,3D打印、綠色印刷集體亮,可實現圖書私人定制的按需數字印刷,成為展會一大亮點。業內人士認為,將來這項技術或將改變傳統的圖書生產銷售模式。
按需印刷技術將經過出版社授權的出版信息全部存儲在計算機中,需要時可直接印刷成書。作為今年印刷周展示亮點之一,圖書按需印刷“一本起印”首次免費向公眾亮相,參觀者可在上百冊圖書中,挑選喜歡的直接在平板電腦上下單,一天即可印制完成發快遞,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
帶來這項技術的當納利上海公司工作人員陳辰說,這種方式省去制版等中間環節,一本起印,即需即印,并以電子化庫存替代圖書的實物庫存,避免了大量材料浪費和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
根據《人民日報》關于中國出版行業庫存現狀的報道,在中國每年出版圖書品種冠絕全球的同時,中國出版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目前出版機構的庫存碼洋居然比實際銷售碼洋多150億元,庫存碼洋與銷售額的比例已經拉大到1.77比1,也就是說,每一塊錢銷售額的實現,都要以近2塊錢的庫存額為代價。而那些小眾的,專業學術性的圖書,在所謂“壓庫存”的政績要求下,印量一縮再縮,真正需要它的讀者難得買到一本。圖書定制可以做到書盡其用,杜絕浪費。不過,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印刷管理處處長周建平說,單純的私人定制無法取代現有的圖書生產方式,按需印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出版社角度來講,他最關心的還是價格,也就是說私人定制的價格,和用批量生產的價格,肯定是有差異的,如果僅僅就是一個私人定制,不能達到批量規?;a,那就不行。就是說定制是個性化的,但是生產是要規?;?。這個要有個過程,第一要建標準。等到我們生產線足夠多,比方說一個規模一條線,一種紙張一條線,那么這時候就象歐美國家一樣,就可以做到先定制后印刷的新型商業模式,徹底解決庫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