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主要經濟指標連續19年全國第一,另一方面200余家中小造紙企業產量不到產業的20%,造紙大省轉型升級之路應該往哪兒去?日前,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對全省造紙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進行研究,確定將造紙行業列為全省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第一個試點行業。
山東省是真正的造紙大省。來自省造紙行業協會的信息顯示,目前,全省有制漿造紙企業200多家,分布在全省17地市,產量、銷售收入、利稅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連續19年全國第一。2013年,全省紙及紙板產量1780萬噸,占全國產量的17.6%,但由于實施了嚴格的排放標準,化學需氧量只占全國造紙行業排放總量的5%。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錢桂敬表示,山東企業為全國造紙行業樹立了典型。
做了多年“第一”,山東造紙行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省輕工業協會的調研顯示,當前,全省造紙行業優質原料商品木漿和廢紙缺口大,需大量外購,對外依存度過高;由于重復建設和引進,產生了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現象;造紙產業鏈主要集中在制造環節,受下游產業的影響與制約較大,產業鏈不完整;只利用了原料中的纖維素,原料沒有得到充分綜合利用;過度依賴進口裝備,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部分產品已出現結構性、階段性的產能過剩問題。
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指出,造紙工業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產業。企業做強做大,要充分利用全球的資源、全國的資源,要有國際化的視野。目前我國的人均用紙量才70多公斤,與發達國家200多公斤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行業發展還有潛力,但需要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同時我們的政策措施要對路。
根據省里確定的方案,山東省將加快推進造紙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產能集中度,加快科技創新及產品提升,實施更加嚴格的排放環保標準,繼續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按照規劃,2017年,全省造紙產量要達到1950萬噸,2020年達到2100萬噸。到2020年,全省年產量500萬噸左右的造紙企業達到2家,100萬至500萬噸的企業達到5家。對于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山東省確定了分類指導的政策。其中,對于污染重、能耗高的小型企業,通過政策與市場相結合的辦法,加快淘汰出局進程。根據產業發展政策,山東省將逐步淘汰資源消耗高、效率低的制漿、造紙生產線,已經確定到2020年淘汰落后產能300萬噸左右。
在產品上,山東省將引導造紙企業產品向食品卡紙、輕型紙、特種紙、高檔生活用紙、高檔包裝用紙及紙板、非木材漿紙產品方向發展,利用先進技術生產環保型、高附加值、功能性優質產品,實現產出價值提高5%至10%。
省環保廳廳長張波表示,山東省造紙行業廢水排放標準已嚴于國家標準,實現了環保倒逼企業轉型升級,下一步將嚴格監管。通過逐步建立水資源管理體系、強化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推動碳排放管理項目市場化運作,山東省將推動造紙企業進一步改進工藝與設備,提高“三廢”管理水平和資源、能源、循環利用率。到2020年,全行業單位漿、紙產品平均綜合能耗和取水量年均要分別降低1%和1.5%,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降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