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門檻”辦公司終于成為現實。2月18日,中國政府網掛出國務院批準的《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意味著這一改革措施在國家層面正式落地。
《方案》在降低門檻和簡化程序方面做出多項改革嘗試。比如,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取消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3萬元,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和繳足出資的期限;將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為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簡化住所登記手續等。
對于創業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大利好。由于缺少資金,剛大學畢業的周佳(化名)和3名同學合伙辦的廣告工作室只能掛靠在熟人的公司里。新政策出來后,她開心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自己打算去注冊一家公司。
政策利好
在新政策中,降低公司注冊登記門檻是最受關注的一項改革措施。
根據方案,除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特定行業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外,取消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3萬元、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1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500萬元的限制。
深圳一家主要業務為道路工程建設企業的負責人曾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幾年前,他的公司注冊資本高達500萬元。高額的注冊資本既耽誤了購買機器等運營和生產成本的投入,也延誤了公司資金的周轉。而新政策使得企業可以盡早地將有限的資金投入運營。
過去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缺乏資金,不少企業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工商注冊登記。中介機構負責出資墊付,通過工商局審查之后就撤資。企業通常需要為此花費1萬~2萬的手續費。
“零首付”是否會導致“皮包公司”泛濫?從廣州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點的情況來看,并未出現類似現象。今年1月,廣州市工商局副局長周幫華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實行零首付,雖然不實行實繳制,但對企業出資的情況、出資的權限,都會在公示平臺上進行公示,所以市場參與者,特別是合作做生意的,必須了解合作方的實際出資是多少,這樣會更加真實地回歸到企業的實際。
除了資金,場地也是企業注冊登記的一道門檻。一些小微企業因為拿不出產權證,而長期無法取得經營主體資格。此次《方案》也放低了這道門檻,申請人只要提交場所合法使用證明即可予以登記。而經營場所條件具體放寬到多少,則交由各地方自行規定。
此外,將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查詢。這一政策也被認為大大便利了企業經營者,并且擺脫了形式主義。
新公司“井噴”
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實踐早已開始。去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這一改革并提出了具體思路。而在更早,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已在全國多地開展試點。上海、廣州、深圳、義烏、廈門等多地均已推出相關改革措施。以廣州為例,去年9月廣州在市內部分區域開展試點工作,實行注冊資本認繳制度,并允許“零首付”開公司。
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貢兒珍在1月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從4個多月的試點情況看,改革成效顯著。截至去年12月29日,試點區域新設立商事主體3146戶,其中新設立內資企業1688戶,同比增長118.37%,注冊資本(金)總額141.84億元,同比增長288.52%。其中,“零首付”公司占總數的81.22%。
貢兒珍說,改革后前置審批事項縮減82%。企業申領營業執照的時間由15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最快可在申辦當天領到營業執照。
在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后,各地陸續對相關制度進行修訂和發布。比如去年12月,廈門市通過了《廈門經濟特區商事登記條例》?!稄V州市商事登記暫行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也于日前亮相。這些文件均對注冊資本由“實繳制”改為“認繳制”等多項改革措施作出了細致規定。將于今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新《公司法》也已經做出了相應修改。
當然,在改革過程當中也會暴露出一些問題。周幫華說,各部門是否能夠統一認識,能否高度重視;在后續的審批許可和監管方面,相應的改革效率如何提升,以及監管辦法是否能夠到位,這些方面都還有待完善。
對于這些問題,《方案》稱:“各地區、各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快制定完善配套措施,切實讓這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