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熱點新聞 » 正文

        中紀委"禁令"下,讓賀卡回歸文化本色

        發布日期:2014-01-13  來源:《半島都市報》  作者:ahprint  瀏覽次數:2002
        核心提示:“公款賀卡”禁令恰逢其時。賀卡銷量大跌,市場反應冷清,打掉了在公款長期扶持下賀卡業的虛假繁榮。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賀卡并不完全是“公款”,承載著濃厚情感的賀卡依然是一些人喜愛并堅持使用的人際交流方式,在今天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2014元旦之前,收到朋友寄來的一張新年賀卡,“現在還有人寄賀卡?”心里有一種愕然的感覺,但更多的是暖流涌動。中央紀委日前出臺的“公款賀卡”禁令,遏制住了賀年卡、明信片、年歷等產品的公款消費,讓賀卡這一富含文化寓意的禮品回歸本色。

         
          說起來,賀卡可謂是一項偉大的發明,通過一張小小的卡片,把親情、友情、愛情傳遞給對方。在上小學、初中的時候,我們都會搜集精美的硬紙片,自己制作賀卡贈送給別人。有的同學繪畫、書法水平高,大家還會互相幫忙繪制。

         
          然而近年來,每到節慶日,越來越多的賀年卡、明信片、年歷等進入辦公室,浪費很多的時間、很多的錢財去應酬、回復,生怕怠慢了某個“熱心人”;每到節慶日,一個單位、一個部門甚至是政府機關,都要統籌考慮制作什么形式的賀年卡、明信片、年歷等,印制數量是多少、發放對象是哪些、怎樣發放到位,都會精心準備、統籌考慮,并由此形成了設計、印刷、銷售等全產業鏈。

         
          但是如此一來,我們的賀卡外觀越來越奢華,里面的問候越來越程式化,我們原來手繪的、手寫的祝福話語卻全不見了,有時候連署名都是統一印制,與送賀卡的初衷全然背道而馳,不僅造成了資源和經濟浪費,也傷害了賀卡的文化寓意。有社會學家提出,賀卡的意義在于“用心意去打動人,而不是用物質”。人們看重的是寄托在一張卡片上的人情,不用過分追求外在裝飾,有些單位在賀卡的裝幀上大費心思,里面卻只有寥寥生硬的印刷體賀詞,這種行為更像是用賀卡來彰顯自己的“面子”。這樣的賀卡,保留的意義不大,丟棄又有些可惜,大有“雞肋”之感。

         
          “公款賀卡”禁令恰逢其時。賀卡銷量大跌,市場反應冷清,打掉了在公款長期扶持下賀卡業的虛假繁榮。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賀卡并不完全是“公款”,承載著濃厚情感的賀卡依然是一些人喜愛并堅持使用的人際交流方式,在今天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賀卡承載著一定的歷史,體現著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情趣,是傳統更是文化。雖然現在賀卡的使用頻率大不如前,但其有可能成為一種“懷舊”商品,而重新成為一種時尚。收藏家馬未都認為,賀卡是中華民族曾經的文化精髓“禮”的一部分,深以為然。其次,賀卡的文化寓意不會因為時代發展而減弱,反而因為技術手段的創新而在形式上愈加多樣化。紙質賀卡有其特有的優勢,有一種“書寫的溫度”,能帶給對方不一樣的感受。再次,中央“八項規定”以及“公款賀卡”的禁令,為文化產業發展方式敲響了警鐘?,F在,賀卡行業的產、銷急劇降溫,這只是一時之狀。我們需不需要賀卡,需要什么樣的賀卡?這應該由市場來決定,而不是“公款”支付。我們文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必定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發展,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應該清晰。

         
          逢年過節,我們都從內心里希望收到一份賀卡,只不過“浮華的外飾要少些,手寫的祝福要多些”,富有更多的文化意蘊為最好。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