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9hbx9"></address>
    <listing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 id="9hbx9"></menuitem></menuitem></listing>

    <noframes id="9hbx9">
    <noframes id="9hbx9">

        <address id="9hbx9"><listing id="9hbx9"></listing></address>

        注冊成為vip商家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熱點新聞 » 正文

        禁卡令下訂單減7成 成都禮品公司轉印私人臺歷

        發布日期:2013-12-27  來源:四川在線  作者:ahprint  瀏覽次數:1960
        核心提示:春節臨近,原本是禮品行業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時候,然而今年,“禁卡令”出臺,讓禮品業感受到了“寒意”。政府機關、國企紛紛減少了公務禮品采購,不少禮品、印刷企業接不到單,叫苦不迭。不過,賀歲片《私人訂制》給他們帶來了一點靈感
        春節臨近,原本是禮品行業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時候,然而今年,“禁卡令”出臺,讓禮品業感受到了“寒意”。政府機關、國企紛紛減少了公務禮品采購,不少禮品、印刷企業接不到單,叫苦不迭。不過,賀歲片《私人訂制》給他們帶來了一點靈感。

        雖然公務消費少了,“私人定制”、大眾消費都是尚待開發的“熱土”。繼餐飲、酒店業熬過2013年年關之后,禮品行業也將迎來“難過”的2014年年關。昨日,華西都市報報道了“好想你”禮品棗關店、轉型,而這并不是個案。

        10月31日,中央紀委發出通知,嚴禁公款購買、印制、郵寄、贈送賀年卡、明信片、年歷等物品。本該是禮品生意最火熱的12月,在禁令之下卻一片慘淡。成都一禮品公司的老板曾業,不得不選擇在年底關門。“沒辦法,接不到單子,生意做不下去了。”曾業說,今年“節儉風”勁吹,高端定制禮品無人問津,中低端市場則殺價嚴重,賺不到錢,所以決定不做了。

        昨日,記者從四川省禮品行業商協會得到的數據顯示,成都大大小小的禮品公司不下2000家,往年近十億的營業總額,今年遭遇了“腰斬”。大的公司靠產品轉型謀出路,小的公司難以抵抗市場不景氣的風險,紛紛選擇關門或者轉行。

        公務員:今年沒采購一張賀卡

        在羊西線一家大型國企上班的白領張萌,發現到現在一本新年臺歷都沒收到。“往年這時最多要收到10多個,今年一本都沒有。”張萌在辦公室問了一圈,發現只有3個同事收到了新年臺歷。而且,這些臺歷都是航空公司或者保險公司寄來的,而非平時有業務往來的企業。

        張萌所在的企業,往年都要撥5-10萬元的經費,用于定制臺歷、賀卡、禮品等,在新年和春節前發給各業務部門員工送給客戶。但今年,上個月公司相關負責人李虹就接到了通知:今年不再印制臺歷和購買禮品。

        “你不曉得‘禁卡令’嗦?不要再打電話來了,我們可不敢印。”掛掉一家印務公司打來詢問是否要印賀卡的電話,姜可很是感嘆。“以前最忙的就是年終,訂年會酒店、訂新年臺歷、賀卡和禮品,今年一下覺得清閑多了。”姜可是成都某機關的公務員,今年“節儉令”一出,效應立現,姜可沒有采購一張新年賀卡。

        企業:訂單銳減7成小印廠停印

        市場需求量的銳減,令印刷企業、禮品企業感受到了“寒意”。成都興輝禮品公司的客戶經理小王因為沒拉到訂單,10月的工資只拿到了800元。她告訴記者,按照這個趨勢,她打算辭職。“每天都去跟客戶磨,但基本都被拒絕。”

        今年年初以來,企業和政府的會議以及接待大大減少,禮品需求量自然也大大減少。以往關系不錯的客戶大都向小王直言,沒有誰再敢用公款訂臺歷、賀卡。曾業說,高端市場看不到起色,中低端市場又因為競爭激烈,確實沒得賺。關閉公司后,他決定在餐飲市場再覓商機。

        禮品公司沒生意,上游印刷廠也叫苦不迭。“訂單至少下滑七成,一點都不夸張。”成都北新干道附近的一家印刷廠老板張世川告訴記者,前幾年,不到10月就有大筆的賀卡、臺歷訂單,“機器白天黑夜轉,就怕趕不及交貨。一個季度能做到上百萬的銷售額。”

        眼下已接近元旦,訂單已基本完成交付,張世川坦言,“基本上都是公司的單子,沒有‘公單’,制作要求比較簡單,數量也減少了。”

        記者從多家印刷廠、印務公司了解到,年末生意異常慘淡,有一些小型印務公司甚至已經停印,“今年一單都沒有做,我們已經不做賀卡這塊業務了。”美意印務的楊姓業務經理表示。

        變化

        成都禮品消費市場驟降5成

        興輝禮品公司是在2011年開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賺了近百萬。“當時高端禮品市場很火,大客戶一個訂單就幾十萬。”曾業說,那個時候高端定制禮品,利潤能做到30%以上。“房產商、藥品經銷商的生意都好做,會定制字畫、蜀繡乃至活動紀念幣。”而據業內人士介紹,商務禮品市場價往往在300元以上,公款消費的禮品價格往往都在1000元/件以上。

        省禮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李琳琳告訴記者,金銀幣、琉璃制品等,都曾是公務消費市場的熱點。記者在成都貝瑞禮品公司的網站上看到,琉璃禮品的價格從1000元到上萬元不等,金銀幣的價格從1000元到3000多元不等。該公司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以前年末高峰時出貨金額可以達到10多萬元,但現在幾乎無人問津。

        一些做電子禮品卡的網站也受到沖擊。一家禮品卡網站的銷售經理彭建興告訴記者,200-1000元的禮品卡是往年最受歡迎的。“成都有五六家大型國企都是我們的客戶。”他說,去年這些客戶購買禮品卡主要用于年會獎品、客戶禮物、員工福利等,而今年都喊停了,該網站本月的銷售額也下滑了70%。

        記者從四川省禮品行業商協會了解到,截至2012年,我省共有7000余家禮品相關企業。李琳琳告訴記者,成都有2000多家禮品企業,年銷售額能達數億元。自從去年“八項規定”出臺后,行業就受到了很大影響,到今年年底,該協會預計銷售總額有50%以上的下滑。

        應對

        轉型大眾消費和“私人定制”

        “賀卡不好賣,已經不是今年才有的事情了。”作為禮品業業內人士,張世川認為,功能性降低成為市場遇冷的重要原因。“打個電話拜年的效果遠比一張賀卡要好,成本也低,既經濟又環保。至于掛歷,更是很少家庭會用,下個應用程序能解決問題,實用性和裝飾性都在下降。”

        對于市場的變化,速彩紙制品有限公司經理秦旻也感受深刻,“禁令之下,市場萎縮是必然的。這時候公司更要做好一條龍服務,抓緊現有的客源。”秦旻告訴記者,現在他們也在抓“私人定制”的業務,面對大眾消費圈子,將賀卡、臺歷個性化,“雖然目前的量不是很大,但很多客人都很喜歡拿自己的照片或小孩的萌照做臺歷送人,前景還是不錯。”

        “禮品行業在上海、北京等地做得很好,我們本土企業還比較落后。”四川省禮品行業商協會秘書長李琳琳說,本地企業絕大部分是工藝禮品的貿易商、代理商,不具備獨立的設計能力,也沒有生產廠家。“行業抗風險能力差,大環境一變大家都在叫苦。”李琳琳感嘆,她還預計這股“節儉風”至少會持續四五年。

        “整個行業都必須認清形勢,積極調整轉向以尋求生存發展。”李琳琳說,目前本土企業已經開始轉型,從原來的傳統商務、政務禮品,轉向做旅游紀念品和促銷禮品。

        “特別是促銷禮品,類似超市里各類促銷贈送的水杯、雨傘等,面向大眾消費價格適中的家庭禮品等,是企業主打的業務。”

        記者手記

        “靠天吃飯”不會長久

        “以前是接訂單接得手軟,現在是收退單收得想哭。”義烏一家小企業主說,今年至少損失上百萬。據義烏市文化禮品行業協會會長介紹,義烏生產臺掛歷等相關企業有一兩百家,初步估計此次總損失金額至少上億元。

        雖然看到企業在禁令之下舉步維艱,但我們的企業必須經歷這樣的陣痛與轉型——因為,“靠天”吃飯,始終是不能長久的。實際上,禮品行業并不是唯一受到“節儉令”影響的行業,餐飲業、白酒業、旅游業,甚至汽車等行業,無一避免。中央禁令,并非要將這些行業逼上“絕路”,而是要讓它們走上一條健康的、光明的路。

        沖擊之下,唯有求變。我們可以看到,餐飲行業在經歷了2013年上半年的慘淡之后,紛紛轉型走向大眾消費,行業逐步回暖。我們期待,禮品行業能盡快求變。過了這個冬天,春天就不遠了。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返回頂部
        日韩黄色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