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突破“破題”數字轉型
在短短一天半的會期中,《人民日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重慶日報》、浙江大學出版社、《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等單位就數字出版轉型戰略規劃、產品設計、思路布局等進行了重點演講,4個討論組的數十位代表進行了發言,主題緊緊圍繞數字轉型如何突破。
傳統出版行業如今面臨的形勢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傳統新聞出版環境正在被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所重構,信息技術滲透到新聞出版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的各領域和各環節,新傳播格局和新產品形態不斷涌現。與會代表表示,面對新的形勢,實行數字出版轉型,是激活新聞出版產業活力,促使新聞出版產業重煥新生的必然選擇。而數字出版轉型如何“破題”,則是擺在業界面前的一道現實命題。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在全國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現場會上,用“6大突破”概括了示范單位數字出版轉型的階段經驗:對數字出版轉型的認識有了新突破,數字化戰略已逐步上升成為示范單位的核心戰略;數字出版基礎建設有了新突破,對企業組織架構實施優化調整,建立了資源加工出版的長效機制和現代出版的工藝流程;技術研發和應用有了新突破,對技術應用的自主性大大加強,主動參與技術研發,技術短板有效彌補;產品形態有了新突破,實現了全媒體融合、產品立體化、系列化、品牌化呈現;商業模式有了新突破,實現多元化發展格局;產業協作有了新突破,傳統出版單位之間、與技術公司、平臺商等跨行業、跨領域合作不斷加深。有與會代表表示,這正是“破題”數字轉型的有效參考。
轉型示范評估組專家、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數字出版所所長王飚分析認為,“破題”數字轉型,可以從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中獲得啟示。示范單位對于數字化轉型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普遍制定了較為清晰的數字化戰略,在機制上加快改革,實現了業務流程信息化,內容資源數據化,產品形態進一步豐富,技術研發水平進一步提升,運營模式進一步創新,體現出較好的發展潛力和態勢。他們在認識觀念上,進一步清晰數字化轉型戰略布局;在業務流程上加快數字化更新和信息化建設,在出版資源數字化程度上向全媒體方向拓展,在數字技術應用及研發上步伐加快,其數字出版商業模式與運營思路都可以成為更多新聞出版“破題”數字轉型的實際借鑒。王勤表示,探索數字轉型,不僅要從中長期發展戰略的角度完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也要通過提升全員數字化素養水平完成全部產品生產過程,同時要以全流程數據化為主體反哺傳統出版,以開放合作的形式借力發展,從優質出版資源的四化(數字化、標準化、碎片化、結構化)抓起,夯實基礎,打通生產線,實現資源的多維復用。
多項利好加速數字轉型
在全國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現場會上,馮玉明用極快的語速對轉型示范的數據進行了分析,被會場內外稱為“互聯網速度”。她鮮明地指出,從評估過程看,申報機構之間反差極為巨大。得分高的機構無論是戰略規劃,產品規劃,機構設置,資源配置,制度與人力資源保障,技術裝備,商業模式與傳統業務流程及資源的有效銜接上都很突出;或者是在某些方面如專業資源優勢和專業平臺設計上有獨到之處;得分低的基本上沒有起步,沒有規劃,沒有機構,沒有專業人員等。
事實上,數字轉型仍然任務艱巨。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組織的新聞出版單位數字出版轉型調研報告中,認為數字轉型的突出問題表現為:對數字內容消費的趨勢把握不到位,產品創新不足;對新技術動向掌握不夠,核心技術研發相對滯后,項目策劃不到位;資金與人力投入仍顯不足,持續推動乏力,商業模式缺乏可持續性;數字版權混亂,制約數字轉型業務的推進與開展;復合型人才缺乏,人才培養機制亟待完善等諸多方面。
《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推動全行業的數字轉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會將轉型示范作為現在乃至未來數年的工作重點,在政策上給予更多的引導、扶持和傾斜。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在接受新華網及《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轉型示范企業的好項目、好產品,將優先納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改革發展項目庫,獲得更好的支持;對轉型示范企業今后在培訓和人才引進方面,會給與相應傾斜;同時尋求多方面的資金和政策的支持,使轉型示范單位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
近200位代表聚集一堂,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全國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現場會既是對既往工作的經驗總結會、交流會,也是深化推動數字轉型的動員會、規劃會和部署會。從這個角度上講,面對數字技術開啟的絢麗未來,數字轉型的征程剛剛開始。(責編:劉佰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