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中報披露已收官。W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23家造紙上市公司中凈利潤同比下滑的達16家,占比67%;其中虧損的有6家。而2012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的也達13家,占比57%。
旁觀整個造紙行業業態,盤點上市公司公告,“融資”、“重組”、“虧損”、“變賣資產“成為常見信息字眼,“另謀出路”也開始成為一些上市公司的選擇。
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說:“這個行業很冷門,我有很多同事都不再關注了。比較高端的客戶也對這個領域不感興趣。時逢下行周期,肯定是越做越虧,不賺錢的事情沒人關注。”
他也說道,“當‘另謀出路’、‘賣子求生’開始扎堆出現時,可以想像這個行業是有多差。”
但造紙行業也并非毫無轉機,9月2日,工信部公布了今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第二批企業名單,涉及河北、山西等17個省份的67家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淘汰項目全部屬于低端造紙業。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對記者說:“現在是‘低小散’造紙企業退出舞臺的時候了。從中央的文件精神也可以看出,現在已經到了下決心關停這些落后產能的時候了。這一輪整合提升會使得行業重新洗牌,資源重新配置。
業績 慘淡虧損VS勉強盈利
今年上半年,造紙行業持續了過去一年的低迷和萎縮。不少中小企業因為無法承受行業不景氣的壓力,選擇了離開,大型造紙企業的利潤也大幅下滑,甚至虧損。
23家造紙業上市公司中,中期業績虧損的企業有6家,分別是福建南紙、岳陽紙業、青山紙業、新疆天宏、*ST美利、銀鴿投資。在報告期內虧損的6家上市公司中,以福建南紙虧損最為嚴重——2.48億元。
翻閱公司年報可以發現,福建南紙自1998年6月上市至今,1999年~2008年未曾發生過虧損,十年共計盈利3.65億元。公司2009年一年即虧損4.48億元,一年的虧損額比前十年的盈利額還多出8000多萬元。
自此之后,福建南紙的業績便“坐上了過山車”。2010年,福建南紙勉強實現盈利,利潤僅僅有1091.71萬元,2011年公司虧損3.03億元,2012年,公司盈利2266.98萬元。
8月24日,福建南紙發布的中期業績顯示,于報告期內公司虧損2.48億元。福建南紙在財報中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經營依然面臨嚴峻的困難局面,國內新聞紙、文化紙產能過剩,市場持續低迷,主要產品售價持續下滑,產品價格下降幅度大于原料成本下降幅度,同時受企業區位劣勢導致物流成本高以及財務費用高等影響,公司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凈利潤仍為虧損。
如此大起大落的業績表現,可謂是造紙企業捉襟見肘的一個縮影。
中報顯示,岳陽紙業今年上半年虧損1.28億元,銀鴿投資虧損8426.77萬元,*ST美利虧損8100.23萬元,青山紙業虧損6279.24萬元,新疆天宏虧損2392.95萬元。
岳陽紙業解釋公司利潤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受宏觀經濟、產能過剩、下游需求不旺以及國外商品漿產能大量釋放因素影響,公司全資子公司生產的商品漿及包裝紙銷售價格疲軟,導致子公司2013年上半年虧損,公司利潤同比大幅度下降。
青山紙業解釋,公司上半年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主導產品漿、紙系列產品銷售量同比上升,營業收入增加,但受國外廠家低價傾銷和國內同行業的增量擠壓,銷售價格下滑趨勢仍未扭轉,毛利率下降,高強瓦楞紙、箱板紙等產品仍被迫停產或減產。
另外,原料、勞動力等成本持續上漲。由于報告期內,公司人工成本的上升,因減產導致停機天數增加,職工薪酬與停機損失支出同比增加,管理費用同比增長7.43%。
盤點各家紙企解釋虧損的說法,無非是宏觀經濟低迷、行業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漲、停機損失等等。
掙扎 變賣資本VS密集融資
提起產能規模大、業績也能看的過去的企業,晨鳴紙業當屬其中。但即便作為龍頭企業,晨鳴紙業也有著自己的“煩惱”。
中報數據顯示,雖然晨鳴紙業上半年實現了微幅盈利,且其2.23億元的營業外收入排在行業首位,但若扣除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損益,晨鳴紙業上半年虧損高達1.04億元。
另一家龍頭企業太陽紙業也同樣是依靠營業外收入盈利,上半年該公司營業利潤率僅為0.94%,主要依托7848.27萬元的營業外收入(資產處置+政府補助),支撐凈利潤達到1.0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70.4%。
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得到政府“輸血”。更多可以看到的是,企業為了生計而變賣資產的消息。
8月27日晚間,*ST美利公告稱,公司擬采取公開掛牌交易的方式出售公司擁有的中冶美利建筑安裝有限公司80%股權和中冶美利安裝工程有限公司80%股權,以國資監管部門備案后的評估值為基礎確定掛牌價格。
8月23日,青山紙業披露的中報顯示,為緩解資金壓力,公司擬對外轉讓部分林業子公司股權及林木資產,合計面積95746畝,涉及林木總蓄積量累計約39.56萬立方米,評估值總計1.305億元。此次擬變賣的除林木資產之外,還包括公司位于上海的住宅兩套和深圳泰然的廠房,評估值分別為672.3萬元和2649萬元,分別增值587.3萬元和2308萬元。公告稱,上述轉讓的資產合計約1.63億元。
8月29日,青山紙業又發布公告稱,8月27日公司與自然人陳寧波和黃榮生簽訂了 《股權轉讓合同》,以4157萬元整的價格轉讓全資子公司青山寧化100%股權。
2012年,青山紙業即虧損3.20億元,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續虧6279.24萬元。
至于公司處置這些資產是否為2013年扭虧做準備,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收到青山紙業董秘辦人士的相關回復。
實際上,對于不少紙企來說,近幾年,在主營不濟的情況下,變賣資產已經成為解決 “錢荒”,避免被ST的主要途徑。
2012年,福建南紙通過出售資產、轉讓股權、減持股份等手段,共計收益4.896億元。當年,公司僅僅盈利2266.98萬元。
去年8月,晨鳴紙業掛牌出售旗下子公司齊河晨鳴,期間經歷了多次掛牌無果,直至去年12月,晨鳴紙業才順利將齊河晨鳴脫手,交易價格為3.7億元。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對記者說:“這些紙企脫手旗下子公司的主要原因是紙張需求結構改變,多數書面用紙被紙張電子化替代,該需求大幅度銳減,但實際上高品質的特殊用途紙張和生活用紙需求并沒有遭受到太多沖擊,許多公司變賣旗下子公司也是順勢而為。 ”
另外,盤點造紙類上市公司公告,不難發現,發行短期融資券也是上市紙企的共同愛好。
繼8月12日山鷹紙業發行億元短期融資券后,8月13日,又一上市造紙企業太陽紙業宣布將發行13億元的短期融資券。
8月30日,晨鳴紙業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通知書,接受公司短期融資券注冊。在兩年的注冊有效期內,晨鳴紙業可擇機發行56億元的短期融資券。
9月5日,晨鳴紙業公告顯示,公司定于9月10日發行18億元365天期短期融資券。
在今年3月份,山東另一上市造紙企業齊峰股份也申請了發行5億元的短融券。
熊曉坤認為:“造紙類上市公司發短期融資券大多是因為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容樂觀,紛紛轉型試水其他產業,彌補主營業務難看的收益狀況。短期融資券利率低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具有發行成本和發行風險低的優點,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