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砍樹、不用水、不排污、不排氣,用石頭來制作紙。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但事實上,印刷人已經將之實現。11月27日,遼寧沈煤龍盟新型環保材料有限公司將其生產的兩款不同克重的石頭紙帶到了第16屆北京國際印刷信息交流大會現場。記者親手體驗了一次石頭紙的不同質感。
如果不親手觸摸,僅用眼睛判斷,真的很難分辨出哪張是石頭紙、哪張是傳統紙,尤其是將石頭紙和光滑的銅版紙放在一起,更是難以辨識。然而放在手里摸一下后,記者發現石頭紙和傳統紙張有著明顯不同的手感,石頭紙更具柔韌性、更光滑、不易有折痕,也正是這種鮮明特性賦予了石頭紙防水、防潮、阻燃等特性。當然,由于其獨特的原材料和生產過程,環保特性更是毋庸置疑。
遼寧沈煤龍盟副總經理趙文學說:“把石頭研成粉末,加以輔料融合,經過加工,石頭紙便誕生了。”然而其產業化歷程卻并不像說起來那么輕而易舉。據介紹,早在2010年,石頭紙就已獲應用在全國兩會中,當時會議上政協委員拿到的通知、日程表、標簽紙等各種紙制品都是用石頭紙印制而成。憶起當時,石頭紙著實火了一把,也吸引了各大媒體的極大關注,當時國內也確實涌現出了一批石頭紙生產企業。然而遺憾的是,當時大多數企業關于石頭紙的研發還只處于實驗階段,生產成本過高也限制了它開疆拓土的步伐。
今天,石頭紙已突破技術瓶頸,實現了工業化批量生產。以國內乃至世界最大的石頭紙生產基地遼寧沈煤龍盟為例,其年產能已達到12萬噸。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數字,趙文學解釋道:“這個數字意味著每年有35平方公里的森林免遭砍伐,減少九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節約用水1,100萬噸,節省石化產品五萬噸。”試想,如果這種以石頭為原材料的環保紙張未來可以推廣開來,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由木材制造的傳統紙張以及塑料薄膜,那將為環保作出多么巨大的貢獻。這不僅將令造紙行業擺脫詬病已久的高污染大帽,更可以突破傳統紙張原始材料的性能限制,也不僅僅用在印刷包裝領域,未來更可以在化工、醫藥、鋼鐵等領域大展拳腳。
不僅如此,石頭紙的回收方式也如同它的誕生一樣與眾不同。常規渠道中,石頭紙完全可以借助塑料資源的回收途徑進行回收,粉碎后再次利用。有所不同的是,塑料制品如果沒有得到有利回收會變成白色污染,石頭紙則不同。如果將石頭紙拋棄于戶外,經過太陽光紫外線約六個至八個月的照射后,它就會開始碎化,變成如破損的蛋殼形態,重新回歸大自然。
作為新興事物,石頭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其誕生起,價格高一直是其發展中的軟肋。然而,隨著近年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技術的不斷更新,相信石頭紙的發展契機已經來臨。